城市更新加速:84万公里地下管网改造,“里子工程”成投资重点
发布时间:2025-11-4       来源:佚名    分享到:

城市更新,正在成为“十四五”收官阶段城市建设的主线任务。

近日,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上,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: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将更新改造供水、燃气、供热等地下管网 84万公里。

这一数据,较早前国家发改委提出的“未来五年改造60万公里”目标进一步提升,显示出国家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改造力度的持续加码。

事实上,早在2024年10月,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就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——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“增量建设与存量更新并重”的新阶段,地下管网等“里子工程”的任务将越来越重。如今,这一判断正在被更大范围、更高强度的政策实践所印证。

一、政策信号:投资持续向“地下”倾斜

过去两年,中央预算内投资、增发国债及特别国债资金持续向城市更新倾斜。

据国家发改委数据,2023—2024年已安排超过4700亿元资金,重点支持城市燃气、排水等地下管网改造以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。

进入2025年,政策延续并进一步聚焦:

优先支持在建及可开工项目,确保投资落地;

重点解决燃气管网老化、城市内涝、供水管网漏损等突出问题;

将部分收益性较强的更新项目纳入地方专项债支持范围;

鼓励采用PPP新机制与基础设施REITs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。

这意味着,“城市更新”不再是地方零散推进的工程,而是由中央主导、资金多元化、长期制度化的建设体系。

二、更新重点:“三大类管网”是主战场

从倪虹部长的表述看,本轮城市更新的重心,依然是城市“生命线”系统,尤其是:

供水管网:

重点改造老化管线、降低漏损率、提升智慧水务水平。

燃气管网:

强化安全隐患排查与改造,更新老旧管材与接口系统。

供热管网:

提升能效、减少热损、推进智能调控。

此外,排水、防涝、电力通信管线等配套设施也将同步提升,形成完整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体系。

从住建部数据看,仅2023年,全国各类管道改造总量已超过 10万公里,今年还将继续保持相同规模。

三、行业机遇:管材、施工与检测迎来“新蓝海”

行业机遇:三大方向迎来增长窗口,城市更新带来的地下管网改造,将直接撬动管材、施工、检测等相关产业链的需求。

管材制造:换代升级带动增量需求

84万公里改造任务,对高性能管材需求巨大。PE、PVC、PP-R、球墨铸铁、不锈钢等产品将集中受益。趋势上,材料将向高强度、耐腐蚀、长寿命升级,同时推进绿色可回收、可追溯体系建设。能满足“智慧管网”接口要求的企业,更易脱颖而出。

施工改造:非开挖技术成主流

老城区空间有限,非开挖更新成为优先选择。定向钻进、内衬修复、原位固化(CIPP)等工艺应用场景不断扩大。具备非开挖设备与修复能力的施工企业,将成为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。

检测运维:智慧化拓展新空间

“智慧城市”推动管网运维数字化。CCTV检测、漏损监测、GIS与数字孪生系统快速普及。

能提供“检测+数据+运维”一体化方案的企业,将迎来新的增长点。

四、展会聚焦:成都成城市更新“风向标”

随着城市更新进入加速期,各类产业链企业对地下管网、施工技术及智能运维的关注持续升温。近期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(成都)国际管网展览会,成为业内观察政策落实与市场动态的重要窗口。

本届展会规模宏大,预计展览面积将突破40,000平方米,吸引超过4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,呈现出城市更新产业的全景画面:

管材管件制造商:

新兴、晋钢、东宏、友发、正大等,展示高性能、耐腐蚀、耐高压的新型管材产品;

施工设备供应商:

徐工集团华元科工等携先进的管道铺设、焊接、检测设备亮相;

智慧管网与监控系统提供商:

浪潮海克斯康等展示数字化监测与智能运维解决方案;

科研机构与高校:

中国石油大学、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等带来最新科研成果与前沿技术。

展会同期还将举办多场高规格论坛与研讨会——“现代供热与管网技术发展研讨会网改造与管材创新应用技术研讨会“管网超长期国债项目谋划与案例交流会”等,可以说,成都展既是行业“技术秀场”,也是观察政策落地、资本布局与企业创新的风向标。

声明:本站文章及图片部分系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,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联系电话:13119102973
网址:www.zkpipe.com
扫码微信直接咨询
中科非开挖联系二维码
暂无上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