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生命线建设| 筑牢城市安全基石,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
发布时间:2025-4-14       来源:佚名    分享到:

近年来,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。从燃气爆炸到桥梁坍塌,从内涝积水到管网泄漏,频发的城市安全事故暴露出基础设施老化、监管手段滞后等问题。2024年以来,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并投入资金,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向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本文结合最新政策与案例,解析其建设意义与资金支持体系。  

  城市生命线涵盖供水、排水、燃气、桥梁等“城市命脉”,其稳定性直接关系民生安全。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,可提前预警燃气泄漏、管网爆裂等隐患,将事故处置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预防”。例如,常州通过排水管网监测系统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,大幅降低内涝风险。  

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,快速定位事故点并优化资源调配。2024年武汉国际管网展提出,综合监测平台可将应急响应时间缩短30%以上,减少因设施故障导致的经济损失。  

    我国市政管线总长超290万公里,服役超20年的设施占比逐年上升,性能衰减问题突出。除了智能化改造,精准识别老化管网、桥梁结构病害,延长设施使用寿命,降低维护成本以外,关注管道本质安全才是重中之重,本质安全的核心在于将风险防控前置化、系统化。随着“城市更新+智慧城市”双战略推进,地下管网需从单一工程升级为“生命体”,通过设计韧性、数据驱动和制度协同,实现“自感知、自预警、自修复”的终极目标。

  顶层设计明确方向:住建部《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》要求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实施生命线工程,推动感知设备加装与物联网平台建设。  

资金保障持续加码: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7000亿元、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重点投向地下管网、城市更新等领域,支持生命线安全能力建设。  

试点示范引领:全国18个试点城市(区)已率先完成生命线工程建设,形成可复制的“技防+人防”经验。
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城市生命线建设将步入深度融合阶段:  

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治理理念的革新。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保障下,城市正从“被动抢险”转向“主动防控”,为居民构筑起一道“看不见的安全网”。未来,随着更多智慧化手段落地,城市将真正实现“韧性生长”,护航高质量发展。  

声明:本站文章及图片部分系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,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联系电话:13119102973
网址:www.zkpipe.com
扫码微信直接咨询
中科非开挖联系二维码